一本悦读 > 历史军事 > 明骑 > 第二百六十章 前路漫漫

夜,常氏庄园,印书作坊。

这作坊连着一座后园,就在青龙河畔,离水仙庙不远,一溜十间大瓦房,常大掌柜陪着县户房的一个老吏已经先到了,这老吏是来估算常家这印书作坊值价几何,边看边问,估价颇为细致书铺雇佣的工匠分为写工、刻工、印刷工,常氏书铺有写工一人、刻工十二人、印刷工六人,还有杂工两人,这样的规模只能算是小书铺。

常掌柜得马城吩咐,买下这处小书铺,改称“汉社书局”。

汉社,是马城想出来开启民智的第一步,虽只是一小步,意义却极为重大,这是皇明清醒之士开启民智,与老派文人争夺话语权的第一步。县户房老吏给常氏书铺房产、现存的刻版、刻版用的梨木和纸张总共估价一千二百两银子,这应该是高估的,马城也不计较,就按常家以一千二百两银子入股汉社书局,十两银子一股,那就是一百二十股。

四下无人,常大掌柜便笑道:“小人再出八百两银子,凑成二百股。”

马城笑纳,将这汉社从开原,蓟州开到江南,免不了要弄个书局印发刊物,以扩大影响力。如今江南厂卫横行,正在大拆特拆各地书院,这就给了汉社在江南发展的天赐良机,这大明版本的文艺复兴虽举步维艰,处处碰壁,马城却坚信有一天会成为主流,不搞文艺复兴怎能解放思想呢。

欧洲就有先例,欧洲文艺复兴反抗的天主教神权地位以及虚伪的禁欲主义,和马城的设想不谋而合。欧洲人是借助古罗马,古希腊的文化表达主张,马城的设想是借助摧残的汉唐文化,打破程朱理学对文化的垄断。这也就是天启年间,阉党横行,才有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。

马城打算,在这死气沉沉,却又醉生梦死的大明朝,京师,江南繁华之地,搞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。这样搞法倘若是万历朝,崇祯朝,多半会死的连坟头都长草了,然而在这天启朝,一切却是皆有可能。

柳自华到了江南,住进舒适的常氏庄园便不爱动,只是邀来了一位神秘客人说是要入股书局,那位神秘贵客出银五百两参股汉社书局,又通过常大掌柜拉拢了几个山西籍的士子,才子,凑齐一万股本只等着开张。

马城看着坐在门前刻版的刻工,问:“这一个刻工,一天能刻多少字?”

那满脸风霜的刻工道:“这要看刻的是什么字体,若是要颜、柳、欧、赵字体的刻版,那就慢了,一天只能刻百把个字,而若是一般的宋体字,也叫匠体字,这种字体虽然不甚美观,但笔划横平竖直比较好下刀,一个熟练工匠一天能刻两百多字一我这里的书工只会写宋体字,若要聘请善楷书的书工那工银不低。”

马城释然道:“活字印刷不好应用吗,为什么至今书坊依旧采用雕版?”

刻工憨厚答道:“活字成本高,而且排版也不易,少量印刷还是雕版比较方便。”

马城点点头,心想这就是活到老学到老,泥活字不经用,铜活字费用太高,暂时还是用雕版了,雕刻印刷用了一千多年,直到晚清、民国时才被西方传来的铅字印刷淘汰,可见还是很方便的,每一种先进技术的普及,也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做到的,还要考虑到成本,时代的局限性等等。

就如西方胸甲不适合明军,不论是研发成本,大规模制造的投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,物力,得不偿失。胸甲的防箭能力当然比棉甲强,然而考虑到工艺难度,时代局限性,没有任何一位大明能臣会选择大规模制造西方胸甲,除非是脑子痴呆愚笨的蠢才,才会放着现成的精良棉甲不用。

看清爽的小说就到

键盘左右方向键"→"或"←"可翻页,回车可返回明骑目录,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,请按CTRL+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,以便以后接着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