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本悦读 > 历史军事 > 贞观俗人 > 第1239章 宝泉

朝廷这些年不断的回收历朝的旧五铢钱等以融毁重铸新钱,从武德四年开始铸开元通宝,到现在贞观二十年,铸造发行二十六年,但开元通宝钱币受限于铜钱和铸造效率,总发行量还是不算多。

也是因此,朝廷才愿意让之前私铸但钱质量好数量多的吕宋铸钱也授权。

“朝廷新拟定贞观二十年版开元通宝铜钱,定成色为铜六五,铅二五,锡十的比例。”

“金开元为金七五,银二十,铜五。”

“银开元为银八五,铜十五。”

朝廷拟的新版钱币的成色几乎都下降了,铜钱原含铜量百分之六十八,降到六十五,这还不算最多的,金币直接降到含金量七十五,这根本就成十八K金了。

银也从原来的银九铜一,变成银八五,铜十五。

“魏公也知道,铜料向来贵重,虽然近年朝廷以律法形式规定了铜价为每斤一百六十文,但私下里价格可远高于此,朝廷铸钱,虽然近年已经表面看上去不亏,但实际铸造成本还是太高了。”

“朝廷虽严禁毁钱铸器,但将十文铜钱融毁铸成铜器,便可价值七十文,哪怕去掉手工成本,也起码是五倍之利。”

钱这个东西,不可缺少,少了就钱荒,百姓不得不以物易物,这也必然影响到交易,也会打击经济,对朝廷来说,钱荒的危害是相当清楚的,可钱荒解决不易。

就好比说,以前不少朝代钱荒时发行那种宝泉,什么当十、当百,或者把钱铸小铸薄,杨广就曾发行白钱,含锡铅太高,钱发白,又小又薄。

钱币价值过低,那么造成的结果自然是握有铸币权的人,在变相的掠夺民间财富,也必然导致大量私铸行为,整个经济市场也会动荡,这是百害无一利的。

可如果钱币本身价值过高,不仅容易铸造亏本,还会导致毁钱和囤钱行为。

如何取舍一个中间值,很重要。

在朝廷的盐铁会议上,做过转运使的许敬宗提到以铜料市场价值来重新调整钱币,保持钱币和其本身的价值大致相当,这样一来,钱币值不虚高,不会影响百姓财富,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朝廷铸币的利润。

朝廷不搞当十当百钱,但毁十文钱就能赚上五十钱,明显朝廷现在的钱本身价值过高,币值过低嘛,这导致钱重物轻,也同样影响市场经济,甚至是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。

因此把铜钱含量降到六五,降的不算多,降了三厘。

一斤铜料一百六,一两刚好是十钱,铜含量下降三厘,一千钱就减少三两铜用量,也就降低三十文钱,虽然相应铅锡用量增加,但铅和锡比铜便宜太多。

算下来,调整为铜六五后,利润实际增加百分之三左右。

朝廷铸铜钱的利大约是在百分之十左右,而秦家的其实不止十五,因此调整过后,秦家铸币利润可能会达到百分之二十,现在朝廷要拿走百分之五,那他依然能保证在十五左右。

就算按朝廷的十左右算,那么增加三厘,利润也能达到将近十五,拿走五厘,也只是三抽其一。

金银币铸币利润低,所以这次也调整了,尤其是金币,降为七五。

原来朝廷的金币本就不是纯金的,掺入了铜,既能使金币更坚固耐磨,同时通过按面额标价,是所谓的纹金,因此提高了铸币之利。毕竟如果用纯金,按市价,那何来铸币之利,损耗还是自己的。

但之前金币本身价值也只是比面额略低一点点,而现在这次朝廷打算提高点差价,这部份差价就是朝廷铸币所有了。

“朝廷会进一步禁止金银直接流通,加强金银币的流通。”

面额金银币已经有二十年的流通时间,逐渐也得到了大家的接受,毕竟虽然比纯金银实际价值低,但在进行禁止金银直接流通的情况下,做为一种货币流通,顶多算一种劣币,却更能取代纯金银。

而有朝廷信用背书,允许用这些金银币纳税交租,甚至允许兑换铜钱等,自然也是增加了他们的信用,这么多年用下来,大家也渐习惯了。

比起称重式的纯金银,一来这些纹金纹银的金银币交易方便,不必说各种鉴定成色,称量剪切,就是携带也方便的多。

“朝廷还计划发行一些小银币,分为五角、二角、一角,据说这也还是当初魏公在广州时试发行过的,效果还可以。皆定为银七铜三!”

一文的铜钱币值过小,用做零钱交易还好,但稍微大点的交易就不太方便了,一千钱就六斤四两重,比如买头牛得好几贯,就得背上几十斤钱。

所以朝廷认为,要想办法减轻缺钱的现象,不仅得加铸金银币,还得搞些小银币。

键盘左右方向键"→"或"←"可翻页,回车可返回贞观俗人目录,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,请按CTRL+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,以便以后接着观看!